學校供應商應如何把握政府撥款帶來商機?
新一份《財政預算案》提到,為培養本地的科技人才鋪路。政府將撥5億,在未來3個學年推動「中學IT創新實驗室」計劃,向每間合資格的津貼中學提供100萬元,除了增添軟硬件設備,學校亦可將資助用作舉辦比賽、參與海外活動和開辦雲端運算、編程、虛擬現實等嶄新科技課程。政府亦會成立支援中心,幫助學校構思創科發展項目。讓學生加深認識人工智能、區塊鏈、雲端運算、大數據等嶄新資訊科技。
累計2018年5月優質教育基金撥備三十億元推出「公帑資助學校專項撥款計劃」每所公營幼稚園、小學、中學和特殊學校可於四年內,申請一個或多個資助項目,以推行校本課程或加強學生學習支援措施,幼稚園總資助限額約為五十萬元,其餘學校約為二百萬元。

以上撥款,除了資訊科技供應商可受惠外,其實建造業亦可分一杯羹,原因何在?因為除了軟件硬件配套外,空間運用亦非常重要,例如STEM學習室,早在2016年起,政府以每年20萬元支援STEM計畫,為期三年,當時大部份學校希望將古舊的電腦室改建成STEM學習室,奈何撥款不足,大部份學校只能拆除以往舊電腦室,今次的撥款,有助他們繼續加強建設及美化,同時亦可增添STEM設備裝置。
問題來了,那學校供應商應怎樣才能接到這些生意?
1. 被動式– 跟從以往方式獲取學校發出的標書報價進行報價。
2.主動式– 現在學校雖然有了撥款,其實大部份學校都不知可以怎樣有效運用這些撥款。無論是資訊 科技、建造維修、甚至乎興趣班等供應商應以同理心洞察學校需要,再配合貴公司業務設計一些方案去運用這些撥款。相信學校是非常願意接受新的供應商及方案的。
我們正努力寫下每個月份應向學校提供甚麼資訊,完成後會第一時間與你分享。